PP酸霧洗滌塔裝置流程及相應生產規范
PP酸霧洗滌塔裝置流程及相應生產規范
一、PP酸霧洗滌塔裝置流程
1. 廢氣收集與輸送
流程: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酸霧廢氣(如硫酸霧、鹽酸霧等)通過集氣罩收集,經管道系統送入PP酸霧洗滌塔。管道設計需避免彎折過多,確保氣流順暢,并配置防腐材質(如PP、FRP)以抵抗酸性腐蝕。
關鍵設備:集氣罩、防腐管道、引風機(用于克服管道阻力)。
2. 填料層吸附與中和反應
流程:廢氣自塔底向上流動,穿過多層填料層(如PP鮑爾環、拉西環)。填料層增加氣液接觸面積,使廢氣中的酸性物質與塔***噴淋的堿性吸收液(如NaOH溶液)充分接觸并發生中和反應。
技術要點:
填料高度通常為塔徑的1.53倍,確保氣液接觸時間;
噴淋密度控制在1020 m³/(m²·h),覆蓋填料層無死角;
采用逆流式噴淋,霧化粒徑≤50μm以提升吸收效率。
3. 噴淋系統與循環藥液
流程:吸收液通過循環水泵從塔底水槽輸送至塔***噴淋層,均勻噴灑在填料表面,隨后沿填料層向下流動返回水槽,形成閉環循環。
控制要點:
水槽水位需保持溢流狀態,避免噴淋斷液;
循環水系統配置壓力傳感器,實時監測管路壓力,防止噴嘴堵塞或泵體故障;
定期a補充新鮮吸收液,并通過PH計自動加藥系統調節PH值(通常維持在中性或弱堿性)。
4. 除霧與達標排放
流程:凈化后的氣體經過塔***的絲網除霧器或折流板,去除攜帶的液滴(粒徑≥20μm),防止二次污染。潔凈氣體由風機抽送至排氣筒,實現達標排放。
技術參數:除霧效率≥99%,排放口酸霧濃度≤5 mg/m³(參考企業標準)。
5. 廢液處理與系統維護
流程:循環水槽中的廢液定期排入中和池,通過投加藥劑(如石灰)調節PH值后沉淀處理,污泥按需清理。
維護周期:
填料層每36個月清洗一次,防止結垢堵塞;
噴嘴每月檢查疏通,確保噴淋均勻;
年度檢測塔體防腐涂層及焊縫滲透性。

二、生產規范與技術要求
1. 設計規范
核心參數:
處理風量:根據廢氣產生量定制,需滿足《***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》(GB 16297);
凈化效率:對H?SO?、HCl等酸霧去除率≥90%,高污染場景需達95%以上;
壓力損失:≤1000 Pa,***化填料間距與噴淋角度可降低能耗。
材質選擇:PP(聚丙烯)適用于低濃度酸霧,不銹鋼(316L)用于高溫或高濃度場景,需符合GB/T 4237等標準。
2. 安全與環保標準
溫度與濕度:常規設備適用溫度10℃80℃,廢氣含濕量需≤95% RH,避免填料堵塞;
密封性:漏風率≤3%,法蘭與焊接需符合JB/T 4735要求;
排放合規:處理后廢氣需滿足《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 14554)及地方標準。
3. 施工與安裝規范
基礎建設:混凝土基礎強度≥C25,塔體重量均勻分布,防止沉降;
管道連接:進風口與風機匹配,出口設防倒流裝置,管道坡度≥0.5%以利排水;
電氣安全:電機接線符合防爆要求,接地電阻≤4Ω。
4. 自動化控制要求
PH值控制:水槽內置PH計,聯動計量泵自動加藥,維持藥液穩定性;
壓差監測:塔體進出口設置壓差開關,高壓報警時啟動維護程序;
循環水保護:配置電導率檢測儀,超標時自動開啟排水閥,防止循環液老化。
三、總結
PP酸霧洗滌塔通過“廢氣收集→填料吸附→噴淋中和→除霧排放”的流程實現高效凈化,其生產規范需涵蓋設計參數、材料防腐、施工安裝及自動化控制等方面。實際應用中,需結合具體工況引用行業標準(如GB 16297、HG20652),并參考企業標準(如Q/BJ 101022019)進行定制化設計,以確保長期穩定運行。